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系列讲座——黄钟敏报告会

发布日期: 2024-03-13 来源: 10

    202438日下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系列讲座之国际金融专题召开。本次讲座以线下会议的形式召开,讲座邀请到浙商银行苏州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浙商银行国际业务部原副总经理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成员黄钟敏先生作题为“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与创新”的分享。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俞洁芳老师主持分享。

商业银行转型面临资本补充困难、盈利空间减少、市场空间压缩、同业竞争加剧、风险压力加大等一系列的挑战。而国际业务的轻资产属性和供应链属性、结算性存款的低成本属性有效缓解商业银行转型的压力,再加上国际业务能够提升合作粘性,同时也是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已经成为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因此,黄钟敏先生针对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详细阐述了国际业务的市场、实务、发展历程以及创新趋势

首先,黄钟敏先生谈及了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市场。庞大的进出口贸易市场规模为国际业务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得以通过国际业务拓展基础客户、创造中间业务收入和结算性存款沉淀;巨额跨境投资为国际业务带来了业务机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商业银行新的目标客群,跨境资本流动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专业化的咨询顾问、资金结算等创造业务需求;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给国际业务创造了各种全新机遇;旺盛的个人外汇业务需求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利润增长点。

其次,黄钟敏先生讲述了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实务。国际业务囊括外汇清算、贸易融资、汇率管理和跨境金融四类业务。其中,外汇清算是在付款银行与收款银行之间基于清算系统传递付款指令信息,具体分为全额清算和净额清算;贸易融资基于特定贸易背景,融资具有自偿性,融资期限一般较短,具体分为出口类贸易融资和进口类贸易融资,出口类贸易融资包括装运前的打包类贷款和装运后的贴现类贷款,进口类贸易融资包括可控货权开证和不可控货权开证;汇率管理可以分为即期汇率管理和远期汇率管理;跨境金融需求因优质企业国际化趋势凸显,具体分为跨境筹融资、跨境现金管理、跨境项目融资,跨境筹融资包括内保外贷、内保直贷、境外发债等需求,跨境现金管理包括跨境资金直接管理、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等需求,跨境项目融资包括中长期境外项目贷款等需求。国际结算主要依托汇款、信用证、托收三种基本方式。其中,汇款手续便捷,费用较低;信用证借助银行信用解决不信任问题,费用最高;托收基于受国际惯例保护的商业信用,费用居中。

随后,黄钟敏先生梳理了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前,人民银行统一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国际业务市场容量小;20世纪80年代,五大行陆续成立,银行开始交叉经营,但中行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90年代,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纷纷成立兴起,各行开办国际业务,但大行仍处于垄断地位;2001年加入WTO以后,国际业务快速扩大,银行间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过程中,国际业务部门构架及职能经历了大国际业务部、小国际业务部、贸易金融部、交易银行部的演变历程。在国际业务专业人员稀缺、外币业务运营与人民币业务差异较大的背景下,国际业务需要集中力量发展,因此大国际业务部集国际结算、国际清算、外汇会计、产品设计和管理等众多职能于一体,既经营,又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体制规范化的背景下,小国际业务部剥离了运营和审批职能,实现了审贷分离和管营分离;在企业内外贸一体化趋势及金融服务需求增多的背景下,贸易金融部为客户提供企业内外贸、本外币、离在岸、境内外贸易融资一体化的多环节、全过程的贸易链融资服务;2008年金融危机后,投资银行业务受到重创,交易银行业务稳健发展,因此商业银行相继成立交易银行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账户与支付结算为基础,以现金管理为核心业务。

最后,黄钟敏先生研判了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创新趋势。国际业务应该置身于国内国际双循环大背景,迎合金融科技创新运用大环境,响应供应链生态圈的服务诉求,以客户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整合公司业务、国际业务、资本市场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条线,打造个性化、平台化、数智化的国际业务,提供本外币、内外贸、跨内部业务条线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朝着池化融资、内外贸供应链、外贸新业态、跨境投融资、大数据与AI运用等创新趋势方向发展,最终实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