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系
系主任:叶建亮 教授
系副主任:何樟勇 副教授 叶兵 副教授
经济学系以培养“经世济民、堪当大任”的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为己任,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学科布局,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经济学重镇。
经济学系师资力量雄厚,全系现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11人,长聘副教授1人,副教授7人,百人计划研究员4人。在任教师中,有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1人,青山讲席教授1人,求是特聘教授1人,文科领军人才1人,并有多人获得国家级人才荣誉称号。
经济学系立足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着力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布局优化和科学研究。目前设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同时设有数字经济和中国经济(留学生)两个专业学位硕士项目,以及经济学和经济学拔尖班两个本科班级。其中经济学拔尖班是教育部第二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建设基地。
经济学系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民营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开展高水平研究,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Econometrica,《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国内外顶级学术期刊上。并积极参重大战略研究,决策咨询研究成果获得中央领导批示和国家有关部门采纳。
金融学系
系主任: 朱燕建 教授
系副主任:俞洁芳 副教授 骆兴国 教授 俞 彬 副教授
金融学系优秀教师荟萃,既有世界计量经济学会fellow级别的全球知名学者,又有浙江省特级专家等国内资深教授,还有国家优青等国家级的青年才俊。现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9人,百人计划研究员6人,45岁以下教师境外著名高校博士占比100%。他们在国内外最顶尖的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给学生们讲授最前沿的经济金融理论和实务,并引导他们利用主流的金融分析框架来分析我国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金融问题。
金融学系现有金融学、互联网金融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金融学和互联网金融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金融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金融学本科专业1个。从2023年开始开设“金融+数学”双学士学位,培养交叉复合人才;从2025年开始开设“科技创业投资”微专业,面向全校招生,助推浙江大学理工科院系的技术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
金融学系秉承“立德、强基、求实、启新”的育人理念,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通过理论和研究训练、实践技能培养,使学生树立远大的学术志向、构筑扎实的理论功底、塑造创新进取的人格,形成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和学术能力兼备的综合素养,为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研究机构提供后备力量,为高层次的金融机构、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专门人才。
近几年,金融系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比例超过70%,其中一半左右选择在国内攻读研究生,除了在本校攻读研究生外,这些学生被本专业推荐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攻读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深造学生中还有一半左右选择出国出境攻读研究生,入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伯克利、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帝国理工大学、香港地区的各大学、新加坡地区各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的硕士和博士项目。同时,在国内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后,金融系校友遍布全国和海外的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
金融学系秉承“顶天立地”的研究理念,在国内外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在金融学细分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同时,金融学系的专家学者还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金融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智库研究,承接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主持浙江省及各地区的金融业发展规划、细分领域的发展规划,金融机构的战略规划和研究报告。同时,积极向国家和省里提交咨政报告,超过50篇报告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采纳。
国际经济学系
系主任: 陆 菁 教授
系副主任:杨高举 副教授 张洪胜 副教授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系(简称“国经系”),源于1988年设立的国际贸易专科专业,1993年设立本科专业,1990年设立硕士专业,2000年设立博士专业, 是浙江大学历史较早的涉外经贸教学科研单位之一。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本科专业,2010年入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15年首批通过教育部人文社科专业认证首批试点、2019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点,聚焦全球数字贸易与开放型经济与发展两大方向,依托跨境电商与自由贸易港等区位与学科优势,在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位居前列。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学科建设方面,“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在国家“双一流”周期评估中获评“优秀”,并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表现优异。
全系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副研究员2人,长聘教授1人,长聘副教授1人,第二类“百人计划”研究员4人,拥有国家级人才称号者4人次。近五年引进海外博士5人,形成一支“高水平、国际化、梯队合理”的师资团队。
开设18门本科专业课程,包括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目前共开设特色课程十余门研究生,其浙江省优秀研究生课程1门,首批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2门。多篇教学案例被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全国国际商务教指委等机构收录。
近五年,国际经济学系教师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教育部重大课题公关项目2项、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省部级项目42项,科研总经费2600余万元;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优秀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SCI/SCI收录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国经济与数字贸易”系列教材十余本。
国经系依托浙江大学中国开放型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浙江大学国际商务研究所、浙江自贸试验区研究院、浙江省新时代自贸港研究院等智库平台,向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报送内参报告60余份,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12篇。
国经系将紧扣“贸易强国”、“制度型开放”、“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为主攻方向,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经贸学科高峰,继续培养能够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方案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财政学系
系主任:王志凯 教授
系副主任:李 培 百人计划研究员 康笛 副教授
财政学系成立于1982年,是浙江省最早创办的财政学本科专业。现在财政学系在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已经拥有财政学博士点和税务专业学位点。现有教师15人,其中求是特聘教授1人,教授3人,长聘副教授1人,副教授5人,百人计划研究员4人,特聘研究员1人。师资力量精干,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经过多年努力,财政学系已形成了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一是公共经济研究,以朱柏铭教授、郑备军教授为代表,出版了《中韩财政比较研究》、《公共经济学若干概念辨析》、《公共经济学案例》、《公共经济学理论与应用》《中国近代厘金制度研究》等著作。二是财税制度改革和政策评估研究,以方红生求是特聘教授和长聘副教授李培为代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Policy、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在中国政府周期性财政行为、中国税收超GDP增长之谜的破解、分税制改革的激励效应、地方政府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三是公共财政与区域发展研究,以王志凯教授为代表,出版了《中国经济结构再平衡与长期增长》、The Private Sector and China’s Market Development、Changing Public Finance System towards a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Special Issue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等著作和编著。四是企业理财方向,以周夏飞副教授为代表,出版了《企业理财》、《上市公司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研究》等学术专著。财政学系老师在业界和政府、社会,享有较好声誉。
系主任:郭继强 教授(兼)
系副主任:张海峰 教授
劳动经济学系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2人,百人计划研究员1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2人。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姚先国受聘担任本系名誉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主任张俊森受聘担任本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本系师资力量精干,实力雄厚,2012年入选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文化创新类)。劳动经济学于2011年被批准为浙江省重点学科。
本系有硕士点1个和博士点1个。本系以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数据分析能力强、知识面宽广结构合理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主要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经济决策和人事管理等部门培养研究型人才和高级经济管理人才。
高级培训中心
中心主任:叶宏伟
浙江大学是中组部、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也是教育部继续教育首批示范基地。1999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了高级培训中心,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20多年来,学院在高端培训领域立足自身特色,深挖资源禀赋,依托一流学科、一流师资和浙江“三地一窗口一示范区”的优势,从培训需求出发,在四个“需要”上下功夫:一是到浙江交流浙江发展实践的需要;二是到杭州现场教学亲临感受的需要;三是干部高管成为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四是师资精准匹配和专业服务的需要。凭借这些努力,学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继续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20多年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高级培训中心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国有企业和极具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举办了各类培训班。累计培训企业家约5万人次,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约20万人次。每年举办党政机关培训班约800期,每年培训学员约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