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经院财税大讲堂第43期暨浙大税务专业学位建设系列讲座第1期顺利举办

5月5日下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税务硕士专业学位项目学术负责人杜莉教授应康笛副教授之邀,在经院121多功能厅进行了浙大经院财税大讲堂第46期暨浙大税务专业学位建设系列讲座第1期讲座,主题为“对税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守正创新的思考”。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副系主任康笛副教授、助理教授樊骥暕以及财政学系研究生与本科生约20人参加了讲座。
讲座由康笛副教授主持。讲座开始前,康笛副教授对杜莉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杜教授作为全国税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税务专业学位的一线教学研究工作,对我国国际税收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杜莉教授的讲座从复旦大学税务硕士项目概况、组织情况、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与激励机制、学生就业等方面展开,分享了复旦大学聘请行业导师、建设实习基地、在线课程辅助教学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提高培养水平的措施。
杜莉教授提出,提高培养水平的措施具体包括聘请行业导师、建设实习基地和在线课程辅助教学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杜莉教授介绍了复旦大学与毕马威(已建成校级示范性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德勤、安永、普华永道等知名会计事务所进行战略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的经验。
杜莉教授还提出了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理解税收问题的系统思维模式的思考问题,并通过国内税法课堂上对于国税总局公告2015年第7号的多次课堂解读作业的案例分享指出要减少长期应试教育影响,构建税务专业人才的知识体系的道路。在最后,杜莉教授也提出我国税务机关参与OECD的作用有限、对国际税务规则的影响力有限的情况,对专业同学提出了希望与期待。
讲座最后,康笛副教授对杜莉教授的讲座内容做了简要总结并感谢其精彩的分享,认为国际税收是需要实时跟进、不断学习探索的一门学科,杜老师强调的输出能力与呈现能力是非常先进、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从项目角度切入,也关注了税务专硕个人的未来发展的思考,并期待大家继续对浙大税务专业的学位建设提出好的想法与建议。
图:骆丹娜
文:王园星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