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为政 孝义为人——经济学院组织赴郑义门廉洁教育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 2017-11-19 来源:xzbgs
5

2017年11月18日上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组织赴浦江郑义门开展廉洁教育实践活动,经济学院院长黄先海、党委书记张子法、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卢飞霞、副院长王义中、副院长方红生等新老两届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参加了活动。

站在明太祖朱元璋亲赐的“江南第一家”牌坊前,老师们从当地向导的口中了解到郑义门的历史渊源。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占地约5000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今天的郑义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传统家族,“家”是一个核心活动中心,首先要突出一个“家”,郑宅的这个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家,而是“江南第一家”,所以要把这个“江南第一家”作为入口牌坊群的第一坊。

沿着一座座牌坊缓缓步入,老师们进一步了解到,在郑宅镇一共有九座牌坊,除“江南第一家”外,还有“孝义门”、“三朝旌表”、“有序”、“恩德”、“麟凤”、“取义成仁”、“礼部尚书”、“九世同居”一字排开。这么多牌坊在一起,在全国的牌坊中数量是最多的,规模也是最大的。而且每一座牌坊都有出处,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故事。牌坊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各不一样,有砖木混合结构、木结构、石雕的、砖雕砌的……古朴的建筑风格和深刻的精神内涵令人叹为观止。

穿过入口牌坊群,一行人来到郑氏宗祠。宗祠坐东朝西,占地0.5公顷,建筑面积2463平方米。另有十桥九闸、东明书院遗址、文井、圣谕楼、老佛社、昌七公祠、九世同居碑及孝感泉等建筑与元、明古迹五十余处。祠内另有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手植的苍劲古柏,范仲淹、朱熹、柳贯、王锡爵等历代历史名人及当代书法家题写的大量匾额、楹联等……听着耳畔响起的钟声,一幅引人入胜的家族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十五世同居,历经三个王朝,横贯三个多世纪,宋元明三代正史为其列传,各个时代杰出的文化名人为之驻足……这个坐落在浦江之畔的耕读之家,是中国传统家族发展演变的生动注解,承载着中国人熟悉和温暖的记忆。

老师们一边欣赏着郑氏家宅的古朴清雅,一边赞叹于郑氏家族的孝义家规,纷纷表示郑氏家族以孝义传家,以家训、家规、家仪治家,其孝义文化、廉政文化、制度文化等家族传统文化和修身养性、积善积德、尊师重教、廉洁自律、勤俭持家、睦邻友好、优待孤寡等家风文化至今仍值得我们每个人引以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