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经院大讲堂之刘冲教授报告会举办

发布日期: 2025-07-01 来源: 10

    2025年6月25午,应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邀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长聘副教授刘冲做客第129期浙大经院大讲堂,作题为Big Fish in a Small Pond: Size-based Governance in China”的报告。本次报告会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主办,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李文健主持。

    刘冲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动机。他指出,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企业所得税税收收入呈逐年递增趋势,企业所得税在中国财政中发挥着稳定器的关键作用。通过与其他13个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数据比较,刘教授发现,这些国家的企业税负与公司规模之间普遍呈倒U型分布。在中国的税收格局中,县级地区规模位于本地前20%–30%的企业,其实际税率往往低于处于30%–70%区间的中等规模企业。据此,刘教授的研究即从这一现象出发,结合地方政府所出台的一系列税收政策,系统探讨了当地大型企业享受更低实际税率的成因。

    随后,刘教授提出其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何地方政府会对本地大型企业实施规模导向型政策?他指出,实证研究发现,区域间的政府竞争促使地方政府与大型企业之间形成一种通过非个性化、规模导向政策促成的联盟关系。这种联盟并非源于私人利益的交换,而是基于双方对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

    接着,刘教授进一步阐释了企业实际税率降低的主要机制。他指出,当地政府往往会通过规模导向的税收减免政策支持本地大型企业。同时,政府也会实施“双管齐下”的“激励–约束”策略:一方面,通过点对点的政策服务、“送政策上门”等形式以及更灵活的减免审批,降低企业税负;另一方面,则加大监管和审查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日益严厉的惩处。

    最后,刘教授总结了本研究的边际贡献。他表示,本研究首次从基于企业规模的地方政策角度,系统记录了有效税率与企业相对规模之间的关系,突破了以往对政企隐性勾结的单一视角;并揭示了政企联盟的新特征:通过激励–约束机制缓解双向道德风险。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刘冲教授与在场师生就数据来源、招商引资地区异质性、企业变动对地方福祉的影响,以及中外大型企业税收下降动因的异同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次报告会在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