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接轨,走向世界——经济学院召开2008年度外事工作会议

发布日期: 2008-12-29 来源: 914

勇于接轨,走向世界

――经济学院召开2008年度外事工作会议

 

20081226上午,经济学院召开了自20076月以来的第二次年度外事工作会议,全院所有正教授、研究所正副所长、系正副主任、各行政科长和青年教师代表近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了近年来经济学院国际合作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对学院如何进一步引进人才和加深国际合作办学与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金祥荣教授主持。

首先,浙江大学外事处丁建民处长致词,积极评价经济学院连续两年召开外事工作会议的做法,强调了国际合作办学与研究对浙江大学各学院的重要性,也介绍了学校对帮助和促进各学科加强国际化进程的若干政策设想。接着学院分管外事的副院长陈凌教授作了《经济学院2008年度外事工作汇报》的主题报告,报告以大量事实与数据为基础,从(1)学院2008年外事工作状况、(2)学院外事存在的主要问题、(3)兄弟经济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成果和(4)学院的努力方向和改进建议等四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做了较为详尽的通报。最近几年学院在师生国际交往、聘任外籍名誉和兼职教授、举办国际会议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和改进,但是与国内一流经济管理学院相比仍有明显差距。比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00名教师中有94名博士,其中海外博士57名。上海财经大学自2005年引进境外著名学者担任经济学院院长,投入4000余万元在短短2年时间中引进世界一流大学20余名海外博士,这些著名高校经济学院的成规模引进带来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大幅度提升,在国内经济学界引起极大震撼。与这些兄弟学院相比,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在国际化合作办学和合作研究方面的差距正在扩大,这一状况值得学校和学院引起足够重视。

在经验交流环节,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汪炜教授介绍了该中心研究国际化的经验,包括制度化的青年学者论坛和双周学术讲座,每个重点研究方向实行中心教授与境外专家共同担任学术带头人制度,促进中心研究人员与境外的合作研究。宋华盛博士作为学院近年引进的海归人才已经获得国际一流杂志发表论文的成果,他结合自己的经验提醒大家,国际刊物的发表周期远比国内要长,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和时间上的准备,参加国际会议对发表论文非常重要,一般一篇论文在正式发表之前要通过会议论文和working paper的形式与同行进行交流,既能够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意见,也是同行内的一种宣传,因为杂志聘请的匿名审稿人事实上就来自同行中的一位。朱希伟博士根据自己的国际合作研究体会,把境外合作者分成资源获取型、“分包”合作型和水平合作型三类,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国外学者对中国经济的浓厚兴趣,在交往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循序渐进,逐渐成为境外学者基于同等研究能力和共同研究兴趣的合作者。

曹正汉教授发言开始就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外学者认为我们所做的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我们自己老是觉得不行呢?”他分析原因认为有二,一是我们国内学者还缺乏自信;二是我们的研究成果还只是用中文发表,只有国外会中文的学者能够阅读。因此他认为我们所追求的国际化应该是双向的国际化,既要引进国际人才,也要把优秀的研究成果通过英语文章出口国外。就像“土特产”一样通过国际接轨的包装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今年成功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有关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英文专著的王志凯博士在发言中,介绍了自己最近在意大利特伦托大学担任欧盟项目客座教授的情况,提出学院应该加强与一些特色研究中心的合作并不断深化。汪淼军博士建议学院领导应该更加重视国际化,设立专职院长并建立专门的发展基金和专门的培训机构。

随后金祥荣书记和金雪军副院长分别介绍了经济学院成规模引进人才的计划和科研国际合作的定位和方向。金祥荣教授向到会老师介绍了最近经济学院与西部研究院签署的引进人才合作协议,两院计划共同筹资1000万元在未来三年引进20名左右海外博士,这一举措将较大地改进教师的学历和知识结构,提高学院办学与研究的国际化水平。同时他以经济学院引进海外人才在住房、职称晋升和收入待遇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为例,强调学科发展国际化所遇到的困难,不仅在资金方面,而且在学校和学院发展观念、政策和配套措施的缺位。金雪军教授分析了经济学院科研国际合作现状,他认为经济学院的国内科研成果已经完成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如何能够提高国际化水平也有一个从量到质的过程;他以自己的团队与德国学者进行的国家留学基金委PPP项目为例,介绍了团队国际合作中的经验体会。

最后,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史晋川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经济学院的发展正经受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挑战之中,是勇于国际接轨,积极走向世界,还是安于现状,停滞不前,这是摆在学院面前的一个重要抉择。他认为未来的学院能够被同行认同的一个关键是国际化水平,具体说来,世界一流学者的身影能否在浙江大学校园出现,我们的声音能否在大量学术论坛上出现,我们的名字能否在国际刊物上出现,这些都是检验学院办学和研究水平的重要方面,他号召学院上下统一认识,营造环境,积极接轨国际;学院各部门要改进服务提供信息,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师生和研究成果能够走向世界。学院将用超常规的热情、超常规的政策和超常规的投入,出台相应政策,积极引导,通过提升国际化水平来切实提高经济学院教学和研究水平,为浙江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做出贡献。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200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