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浙江大学2025年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和评比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5-09-23 来源: 11

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负责人: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科技大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拓展实践育人空间阵地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完善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五育并举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学院于7-8月组织研究生安全有序参与 凌云计划研究生赴重点单位社会实践、致远计划研究生海外社会实践、经略计划研究生实习实践等活动。为总结经验成果,宣传先进典型,扩大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影响力,将开展2025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考核和评比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综合型基地及专项计划社会实践总结与评比

(一)总结和材料报送工作

参加凌云计划、致远计划、“经略”计划等专项实践项目及学院通过基地选岗参加或指导实践的所有研究生和指导老师按以下要求做好总结和材料报送工作:

1.个人总结(必选):由学生申请实践总结(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社会实践-实践总结),按照表单填写相关内容,个人总结、调研报告、社会实践考核表(需实践单位签署意见和盖章鉴定)均需下载模板,上传至系统。

2.团队总结(必选):团队负责人在个人总结模块中上传(撰写要求参见系统模版

3.团队调研报告(必选):按照要求撰写调研报告,由团队负责人在个人总结模块中上传(撰写要求参见系统模版;上传附件名称为调研报告题目)。

4.新闻媒体报道(可选):整理并上报相关纸质媒体新闻报道或网络媒体报道信息,该项材料交由指导老师上传至系统(社会实践-暑期社会实践报送表)。

5.风采展示册及实践实物成果(可选):结合自身特色与实践成果自行撰写、设计风采展示册(展板、视频);技改项目、开发产品(实物或模型)、发明专利(专利申请书复印件)等实物成果。该项材料由指导老师审核后报至研工部。

(二)奖项设置与评选办法

奖项

推荐流程及名额

评选标准

材料上传事项

研究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研究生须完成研究生管理系统-社会实践模块各环节考核,并且本年度社会实践最终认定等级为“优秀”

1)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2)圆满完成课题研究、社会调研等实践任务,受到实践单位好评;

3)认真完成实践总结并取得一定成果,撰写不少于1500的总结报告。 

由学生在社会实践评优模块发起申请。

研究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凌云计划、致远计划、经略计划等专项实践项目由建设部门或学院推荐,研工部、研究生院组织线下评审答辩会评选得出。

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准备充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效果明显,具有实质性成果,为当地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实践团队成员展现出良好精神风貌和奉献精神;

3)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深入推进主题实践及主题教育活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由学生在社会实践评优模块发起申请。

研究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

各实践项目调研报告由指导老师会同实践单位根据调研报告质量进行推荐,每个基地项目推荐优秀调研报告不超过3;研工部和研究生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多名作者合作报告仅可推荐一次,如发现多次推荐情况,取消评优资格)

1)报告选题能结合时代背景,紧扣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调查方法正确,数据丰富可靠,逻辑分析严密,格式规范;

3)调研结论具有原创性、前瞻性和可行性,为当地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4)报告需符合学术规范,无剽窃观点、抄袭等情况。

由学生在社会实践评优模块发起申请。


二、工作安排及材料提交注意事项

(一)相关材料均须通过https://yjsy.zju.edu.cn/网站上传,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登录后,在社会实践”-“实践评优模块,根据系统提示要求操作,上传所有电子版材料;风采展示册及实践实物成果纸质版送至经济学院317

(二)材料提交及时间安排:

1. 申请人请于109前在系统上传提交实践总结材料,并完成奖项申请。

2. 学院形成推荐名单后,进行公示,充分征求师生意见,如有异议,进行核查和复议,于1016前在系统完成审核。

三、其他形式社会实践总结

参加其他形式社会实践的博士研究生须提交个人总结材料(必选):个人总结、个人实践成果、社会实践考核表(需实践单位签署意见和盖章鉴定)等,该项材料由研究生上传至系统,个人材料上报时间:即日起至109。其他形式社会实践总结由各学院进行评定,原则上不参与上述奖项评选。

四、其他事项

根据《浙江大学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管理办法(试行)》,社会实践为博士生培养的必修环节,社会实践考核不合格的博士生,需重新申请社会实践,否则不能如期毕业。请相关研究生按照要求规范、及时提交相关总结材料


联系方式:88981386zdjjxytw@163.com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202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