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经院大讲堂之林则君教授报告会举办

发布日期: 2025-07-01 来源: 10

2025626日下午,应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邀请,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金融学术领域主任林则君教授做客第131期浙大经院大讲堂,作题为“Milestone ages, social pressure, and risk-taking in stock markets”的报告。本次报告会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主办,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协办,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副系主任骆兴国主持。我院苗建军教授、余林徽教授张小茜教授、张川川长聘副教授、许奇长聘副教授、包纯田研究员任远研究员周舟研究员教师参加进行交流

人生逢十,投资更冲?林则君教授从孔夫子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开始讲起,他观察到一个自古以来的社会现象:当人们的年龄接近304050岁时,往往会因社会规范对阶段性成就的期待,而产生“我是否达成应有成就”的自我审视。研究发现,这种年龄带来的社会压力会显著改变人们的风险偏好,并反映在股市交易行为

林则君教授与其合作者,利用20162023年某中国券商的50万名个人投资者的真实账户数据,严控外生变量后发现,整数年龄被广泛视为人生里程碑,在整十岁生日前90天的窗口内,投资者的交易活动明显增加。这一行为被解释为:每当人们的年龄接近整十岁,社会期望与自我评价的落差带来同龄人压力,使得人们主动增加风险偏好,试图通过更激进的股票市场投资证明自己从经济意义来看,相比于其他时间段,整十岁生日前90天窗口内,总交易量增加约4500人民币。

进一步研究发现,财富水平较低投资经验较少的投资者在整十岁年龄附近交易更频繁因为这些人面临更强烈的同龄人压力。这一现象在男性投资者与宗族文化氛围较浓的地区更加显著,然而,受到社会压力驱动的交易决策可能会对个人的财务福祉产生不利影响。

在交流环节中,林则君教授与在场师生就替代性解释、样本分组细节以及结果是否在时间序列上保持一致性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包纯田引申出两点有价值的研究主题:一是各大基金的短期化投资行为(网格化交易),二是近五年内毕业的年轻投资者在经济决策中的独特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