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交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正式稿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5-05-22 来源: 12


2025届本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论文上交正式稿的时间定于202564,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电子版需按要求提交以下三份材料:

  1. 论文终稿(论文部分):请于6424点前将修改后的毕业论文终稿正文部分(不含三合一)上传至论文系统-过程资料-论文终稿(论文部分)栏目,该稿件将用于教育部毕业论文抽检。

  2. 论文定稿(全套):请于6424点前将修改后的毕业论文定稿(含三合一文件)上传至论文系统-过程资料-论文定稿(全套)栏目,该稿件用于学校毕业论文存档。(注意:若开题三合一文件有修改,需一并调整后再上传覆盖)。

  3. 毕业论文正文知网查重检测的全文报告单(非简洁版):该文档请以“班级-名字-学号-查重报告”命名,由班长统一收齐后,于6424点前发至朱老师邮箱:zhuyiling@zju.edu.cn。该文档将用于教育部毕业论文抽检时,一同提交给评审专家。如果论文修改篇幅不大,查重报告可直接提交学校论文系统中的那份查重报告;如果修改篇幅大,需自行在知网重新进行查重,并提交和论文定稿匹配的最新版查重报告。

二、纸质版论文定稿提交说明:

1. 毕业论文中有关《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等5张表格的打印、签名和装订予以规范说明如下:

1)①《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③《毕业论文(设计)考核》、④《指导教师对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要求》、⑤《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考核》是5张完整表格,任何一张表格原则上都不允许分作两页打印(表格都在同一页上,若系统导出不在同一页,请自行调整格式)。

2)《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考核》表在本科教学管理服务平台中“毕业论文”模块“过程资料”中下载,《指导教师对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要求》在“过程资料”的“任务书内容”中可以查看,请自行将此部分内容复制到附件1的表格中。请注意:下载后的表格要进行编辑,保证页面美观,且和论文整体风格相符。

2. 五张表格签字说明:

1)《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指导教师对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要求》,需指导老师签字,由学生自行找导师去签;

2)《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中系所审核意见一栏,需各系教学系主任(金融学俞彬老师,经济学何樟勇老师,财政学李培老师,国际经济与贸易杨高举老师)签字,请各系由班长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表格右上角用铅笔写上学生姓名)收齐后统一找各系教学系主任签字,签完后再返回学生本人装订进论文正式稿中。

3)《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考核》和《毕业论文(设计)考核》需分别由开题答辩组组长和论文答辩组组长签字,日期请根据开题和毕业论文答辩实际时间填写,由答辩组内同学自行组队找组长签字,建议派一位学生代表收齐后统一找自己答辩组组长签字。

4)表格日期填写规范:

 Ⅰ.《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由导师和学生本人签名,日期统一填写为202564日;

 Ⅱ.《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由导师签名,起讫日期统一填写为2024111日至202564日,系或所审核意见由各系教学系主任签名,落款日期统一填写为20241110日;《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分别由导师和答辩组长签名,导师日期填写必须在答辩日之前,论文答辩组长签名,日期按答辩实际日填写;《指导教师对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要求》由导师签名,日期统一填写为2024111日;《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考核》由开题答辩组长签名,日期按开题答辩实际日填写。

 Ⅲ.五张表格需按经济学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要求以及顺序装订入毕业论文最终版,供学校存档。

最终上交的纸质论文,时间和签名必须全部完成填写!否则将退回修改。

3.毕业论文正式稿完整版请按照附件中的毕业论文格式进行打印和装订,封面统一用白色铜版纸(打印店可以提供)如经学院核查有格式问题的论文,一律退回修改,重新打印上交!

5.毕业论文正式稿请于64日当天交至经济学院325会议室(如有事可委托他人),并现场进行格式检查。格式检查通过才算完成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未通过者需退回修改重新提交。

格式检查时间:202564日(周三)上午9:00-1200;下午13:30-17:00


有问题请联系本科生科 朱伊凌老师,电话87070252,邮箱zhuyiling@zju.edu.cn


附件12. 指导教师对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docx

附件2毕业论文模板(供2021级同学参考).docx





经济学院本科生科


202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