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经院大讲堂第117期”之苗建军教授报告会举办

发布日期: 2025-04-30 来源: 10

2025428下午,应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邀请,浙江大学青山访问教授苗建军做客第117期浙大经院大讲堂,作题为“Asset Bubbles, R&D, and Endogenous Growth”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主办,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协办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方红生主持 

    讲座伊始,方红生教授对苗建军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苗建军教授首先对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热情邀请表示感谢,然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苗建军教授指出,传统观点通常认为资产泡沫导致资源错配和金融不稳定,最终损害经济增长。然而,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领域引发的资本热潮,使学界开始重新审视资产泡沫的潜在正面作用。历史经验显示,尽管部分泡沫最终破裂,但其间的高估值往往伴随着大量创新投资,推动了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升。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聚焦于一个核心问题:理性资产泡沫是否可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研发投资并提升长期经济增长?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苗建军教授及其合作者们在半内生增长框架下,构建了引入异质性生产率冲击和信用摩擦的理论模型,并结合宏观和微观数据,系统分析了资产泡沫对创新活力和经济扩张的实际影响。

在理论构建方面,苗建军教授详细介绍了模型的设定。论文在Jones1995)提出的半内生增长(SEG)框架基础上,结合Bernanke and Gertler1989)以及Kiyotaki and Moore1997)等经典研究,引入了异质性生产率冲击和内生性融资约束,构建了一个扩展的半内生增长模型。模型将经济划分为最终产品部门、中间品生产部门和研发部门,创新型企业在进行研发投入时需依赖外部融资,同时面临信用摩擦。在此基础上,苗建军教授提出关键假设在存在融资摩擦的情境下,创新型企业往往依赖外部融资支持研发投入资产泡沫通过提高企业的市场估值,增强了企业的抵押能力,缓解了融资约束,从而使高生产率企业能够扩大研发规模并优化资源配置。无论是与生产性资产相关联的股权泡沫,还是无基本面价值的纯泡沫,均可在一定条件下促进创新活动。模型预测在金融条件收紧时期,资产泡沫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

此外,苗建军教授还介绍了模型的仿真模拟结果。仿真部分基于校准参数设置,围绕资产泡沫出现与消退的不同情境,模拟了经济变量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通过构建经济体从无泡沫均衡向存在泡沫均衡转变的过渡路径,分析了泡沫对创新投入、知识存量增长和产出增长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资产泡沫的形成显著提升了研发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投入比例,在较长时间内推动了技术创新的加速和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张。这一过程不仅带来了知识存量的加速积累,也带动了消费、投资和产出的同步增长。同时,仿真模拟的结果还表明,在金融摩擦较为严重的环境下,资产泡沫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创新和增长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这一实证证据与理论模型的预期高度一致,进一步支持了理性资产泡沫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扩展的观点。

在交流环节,苗建军教授与在场师生围绕资产泡沫的形成、影响及其政策含义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方红生副院长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也对积极参会的各位师生表达了谢意。报告会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