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耘计划·江墅站——经济学院学生党团骨干基层研学实践活动举行

2025年3月20日,经济学院师生一行在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梁艳老师的带领下赴绍兴市柯桥区钱清街道江墅村开展“经耘计划·江墅站”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企业走访与座谈交流,探索经济学视角下的基层治理与产业发展路径,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村头绿油油的田野在阳光下散发着勃勃生机,民富村美的村庄烟火气息弥漫……江墅村的振兴之路,是浙江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来到江墅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宛如置身一个小型的乡村发展博物馆,可以饱览江墅村精彩嬗蝶变、振兴发展的全貌。村书记施生华为同学们介绍江墅村的基本情况,并带领同学们用脚步丈量江墅村,寻访共富新村下的一个个鲜活案例。在特色农业园,同学们感受智慧化设备何以便利农业生产,探寻智慧农业下研学教育、休闲旅游的产业纵深发展;“乡贤娘舅工作室”的基层矛盾调解机制,也让同学们对“社会资本”在乡村治理中的经济价值有了更加生动深刻的认识。村里的直播基地,年轻的主播们正通过互联网平台介绍着手中的货品,富有当地特色的纺织产品插上数字经济的翅膀,飞往全国各地。
“以前在课堂上学到的经济理论,今天在这里看到了生动的实践。”一位同学激动地说道,“真正走进乡村后,让我切实意识到基层是经济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只有贴近实际,才能设计出真正惠及民生的方案。”
样布研发实验室里,公司技术人员全神贯注地调试着各种设备,不断优化样布品质;销售展厅中,几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外国客户正与销售人员洽谈订单细节,研究合作方案。产品研发与对外贸易双轮驱动,勾勒出纺织品企业凡特思公司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出民营企业在浙江大地上的蓬勃活力与广阔前景。
企业负责人为来到销售一线的师生们详细介绍起公司近况。出口贸易中的成本管控、国际市场需求分析策略、国际关系动态变化对产品销量的影响,这些企业实际遇到的问题让队伍里来自国际商务专业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双循环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成功转型升级是一位同学当前的科研方向,她就这一最关心的话题与企业负责人展开探讨。她说道“今天在这里,我看到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何在实际中发挥作用。”
在罗家伦祖居,师生们重温了这位五四运动领袖、教育家的生平事迹。其治学理念与高等教育创新上的卓越贡献引发大家对教育创新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思考。
总结分享会上,梁艳老师介绍了学院的发展现状,并强调“经耘计划”旨在培养既具理论素养又具实践能力的人才。本次调研,正是希望通过实地走访,让同学们在真实的基层场景中检验课堂所学,提升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柯桥区钱清街道团工委书记顾华彬向同学们介绍了街道发展概况。村书记施生华则分享了江墅村在产业振兴、乡村治理方面的探索历程。学院2023届硕士毕业生连旭是浙江省财政厅的选调生,目前正在江墅村挂职,她以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在机关工作与基层服务的体会,鼓励学弟学妹们勇敢迈出校门,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实际需求相结合,以青春之力助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围绕“村集体经济增收路径”“智慧农业技术推广难点”等关键问题,同学们结合调研见闻,从基层治理、产业升级、数字经济赋能等方面,与街道工作人员、村干部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优化数字经济工具、迭代产业链分工、加强市场对接等建议思路。
此次“经耘计划·江墅站”活动,不仅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之旅,更是一场经济学人的初心淬炼。通过深入基层,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经济学不仅是模型与数据下的理论推导,更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实践学问,更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实践学问,唯有脚踏实地,才能在基层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
未来,经济学院将持续推进“经耘计划”的实施,引导更多学子扎根中国大地,以专业知识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一线基层,为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注入磅礴的青春力量。
为引导广大经院学子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与经济社会发展一线贡献心力,经济学院推出“经耘计划”学生党团骨干基层研学实践系列活动,为经院学子提供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与实践机会。
在“经耘计划”中,“经”代表着经济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与理论体系。潜精研思,切磋琢磨,对“经”的理解是经院学子走向基层的理论基础,也是他们观察基层经济活动、分析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工具;“耘”则象征着耕耘者的行动。精耕细作,锲而不舍,对“耘”的坚持是经院学子基层奋斗的必由之路。将自身所学运用在基层、服务于基层,播种希望,收获硕果,耕耘的过程不仅是对基层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更是对自身专业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经”与“耘”相结合,是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是经院学子既要做理论派,也要当行动者的使命担当。作为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经耘计划”将持续引导学院党团骨干将专业知识与基层实践相结合,通过深入基层的调研和实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文:李欣阳、郎启浩
图:楼晶、洪运哲、吴桢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