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欧式建筑之二 ——经济学院赴哈尔滨探访欧式建筑社会实践

是什么决定了一座城市的神采风韵,是建筑。众多建筑的风格样式、格局分布,形成了城市的容貌和风骨。建筑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近现代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几乎与人类的文明同步。古希腊、罗马的雄伟长存,拜占庭的华美永驻,至文艺复兴及其后世,建筑艺术的思潮与流派更加多彩丰富。在漫长的岁月中,曾涌现多少大师巨匠,给后人留下了多少永世垂范的经典建筑。走进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实践队的成员们也再一次地领略了哈尔滨仿欧式建筑的魅力。
哈尔滨建筑艺术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透笼街88号 ,是用于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的专业展馆。它的前身是原为犹太新会堂,在1918年9月21日奠基,1921年9月25日落成。设计师为约瑟夫·尤里耶维奇·列维金,属于犹太建筑风格。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犹太侨民陆续迁离和遭受文革浩劫,建筑严重损毁,虽故宇仍存,但已面目全非。2004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决定对此建筑进行全面修缮,力求恢复原貌,以保护历史文化遗存。
博物馆里面存有着哈尔滨索菲亚教堂、革新教堂等著名欧式建筑的等比缩放模型,以及保护建筑的历史照片。
在哈尔滨的城市建设的初期阶段中,犹太人的身影随处可见,而在这个历史气息浓厚的博物馆里,吸引我们目光的是犹太人——也就是当年欧式建筑内的居民——的室内布置。
弧线优美的雕花金属栏杆、老式缝纫机、垂着巨大钟摆的挂钟、乐谱随意摊放的三角钢琴,坐在床上织毛衣的母亲与玩耍的儿童。这些布置与人物雕像,无处不透漏着古旧的异域风情与家庭生活的温馨愉快。一直只能欣赏研究建筑外表的我们窥探到了仿欧式建筑室内布置的一角,有些疲惫的实践队成员意识到了这个事实,感到非常振奋。
博物馆共分为三层,第而、三两层是犹太人在哈尔滨生活的记录,以及部分犹太人墓碑。参观完博物馆后天色渐暗,北风萧瑟来袭,实践队成员不得不回到了住所。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乐章,在我们看来,建筑何尝不是凝固的史书。它展现的是历史的真实环境,让人们直观地去把往昔缅顾。今天,古埃及的法老、秦皇汉武、康熙和拿破仑等人早就归于尘土,但金字塔犹存、长城尚有、故宫仍在、凯旋门如故,他们无时不在把亲身经历的时代,无言地向后人讲述。
热爱建筑吧,因为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艺的熏陶、史的追怀、理的感悟;保护建筑吧,因为那是祖先的遗产、前人的馈赠,是全人类共同珍惜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