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经院财税大讲堂第23期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 2017-12-18 来源:kyky
779

2017年12月14日下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教授应方红生副院长之邀来访,在“浙大经院财税大讲堂”上作了第23期讲座,主题为“知识与创新”。
浙江大学财政学系朱柏铭教授、郑备军教授、王志凯教授、周夏飞副教授、徐志副教授、蔡璧涵博士、康笛博士,经济学系徐晓红副教授、豆江利博士和经济学院部分研究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方红生副院长主持。
讲座开始前,方红生副院长首先向大家表示歉意,由于黄先海院长参加杭州市长座谈会不能前来,本次讲座由他代为主持,随后他对杨灿明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杨灿明教授是中国著名的财税专家,长期从事财税领域研究,为不同时期中国财税重大问题提出重要主张,为中国财税事业和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杨教授今天报告的主题“知识与创新”对我院人才培养、一流学科和一流学院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讲座现场
在讲座环节,杨灿明教授首先以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引子,指出创新的重要性。他借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和习近平总书记之言,回顾了中国辉煌的创新历史,指出16世纪前中国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能力在世界上遥遥领先,16世纪后,中国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生命科学方面都逐渐衰弱。杨教授表示,历史上曾有两次全球化,分别是以英国为主导的殖民地统治和以美国为主宰的自由贸易,随着美国增加贸易壁垒“逆全球化”,世界即将开启第三波全球化浪潮,创新是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提高中国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主题,从软知识、交叉知识和实践知识三方面论述如何提高创新。
随后,杨教授阐述了软知识和创新的关系。他分别介绍了硬知识、软知识以及显性知识、默性知识的概念,借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日本松下幸之助培养接班人、包玉刚成为船王等丰富的案例,说明软知识在创造性决策中的重要性。他认为,考试在大学里面是次要的,善于思考、掌握方法、塑造能力,才是真正地终生受用。

杨灿明教授作报告
随后,杨教授阐述了交叉知识和创新的关系。他借助经济学上关于“分工”和“一体化”的论述,说明由于“交易费用”这一制度性摩擦成本存在,专业细分具有局限性。随后他以伟大领袖毛泽东、伟人马克思、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教育家孔子、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和老子等人为例,进一步说明伟大人物往往拥有跨学科的知识,交叉知识碰撞能够产生创新。对此,他主张,大学专业不应分太细,应给予学生自由时间和空间,宽口径和厚基础有利于创新。
最后,杨教授阐述了实践知识和创新的关系。他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他列举了毛泽东指导革命运动、红军南泥湾大生产、司马迁写史记、商鞅变法、习近平知青下乡等例子,指出要重视实践。杨教授表示,软知识、交叉知识和实践知识在创新中都是需要的,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师生认真聆听
在交流环节,董晔硕士就学生实际调研中难以获得真实信息问题与杨灿明教授进行了交流,杨教授从调研时间、调研方法、调研技巧等方面给出了建设性建议。
讲座最后,方红生教授作了简要总结。他表示,这次报告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回顾了中国辉煌的创新历史以及衰弱的现状,随后就如何提高创新这一难题从软知识、交叉知识和实践知识三方面展开论述,杨教授旁征博引、博古通今,深刻科学地回答了教师为什么教、如何教以及学生为什么学、如何学这样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再次感谢杨教授作了一场精彩且富有思想性的报告。到场嘉宾和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文/赵明瑶,图/赵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