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经院财税大讲堂第十一期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 2016-11-23 来源:kyky 1123

20161121日下午,我校经济学院马述忠教授在“浙大经院财税大讲堂”上做了第十一期讲座,主题为“IB案例开发:一个初学者的点滴体会——以《跨境电子商务案例》教材写作为例”。

浙江大学财政系徐志副教授、经济学院税务、国际商务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财政系方红生教授主持。

讲座上,马教授以自己正在编写的《跨境电子商务案例》为载体,从多个方面分享了自己进行案例开发的经验与心得体会。

首先,马教授讲述了自己进行案例写作的起因。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设置对教师的案例写作和教学提出了要求,而“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大讲堂的举办创建了与企业交流的平台,为案例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己开始组建团队,进行案例的开发写作。

 

马教授介绍案例写作

 

随后,马教授分享了自己阅读经典案例写作教材后的思考。马教授向师生们推荐了案例写作快速入门和深入学习可阅读的教材,但也指出案例写作不能以此为教条,而要对决策者面临的真实商业情境进行描述。马教授将案例写作分为案例启动、素材采集、案例写作和案例使用四个部分,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其中,马教授特别强调了获得企业授权的重要性。

接着,马教授从细节上探讨了如何完成一个好的案例。在案例对象的选择上,初次接触案例企业后,要充分考虑企业是否满足案例的开发需求,是否愿意参与案例的开发。在案例写作风格上,马教授对比了国内外不同的案例写作风格,提出我们应该取两者之长,写作的案例既要有故事性和情节性,又要逻辑紧密。在案例结构篇章的编排上,马教授提到每个情节分割点都应与决策框架相耦合。正文的情节线要与知识线紧密结合,最后的启发性思考题需与正文相呼应。在如何增强正文可读性的问题上,马教授提到案例的内容和篇幅要按需求进行调整,情节要接地气,逻辑应该足够清晰。在正文写作之外,马教授还阐述了如何增强案例使用说明的适用性。案例使用说明的风格与正文不同,合适与否的衡量指标在于是否能帮助教师组织教学。

 

 

师生认真聆听讲座

 

最后,马教授与大家交流了自己案例教材写作的感悟,并认为专业案例的写作是可以实现研究生培养与学术研究的统筹兼顾的。

讲座的最后,方红生教授对讲座做了简短的点评。他认为,马教授重点从七个方面谈了开发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注意的问题,他结合案例教材将经验和心得娓娓道来,很有理论高度。同时,他高度赞扬了马教授在产出大量学术成果的同时,在案例开发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可谓将科研和教学都做到极致,这种认真的劲头值得学习。

 

 

师生合影

 

(文/施如画图/陈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