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召开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研讨会
发布日期: 2014-07-01 来源:yjsjy
2793

6月28日下午,在浙大玉泉校区邵逸夫科学馆隆重地召开了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研讨会。浙江大学研究生院领导、经济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和金融系部分教师、部分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全体2013级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系主任杨柳勇教授主持。


首先,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黄先海教授代表学院感谢校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和奉献。他说:“浙大经济学院表现出向上发展的良好态势,金融专业已成为浙大最重要的专业之一,聚集了最优秀的学生;目前已有两届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奔赴工作一线,90%以上在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就业,金融专硕的招生人数逐年递增” 。同时,他指出,在金融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研究生与校外导师沟通主动性不足、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培养不够等,国际化程度也有待提高。
随后,研究生院培养处沈杰副处长介绍了浙江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改革举措,正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升以职业领域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符合国家教育改革方向和市场需求,工作的推进较为成功。他强调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应与科学硕士有所区别,专硕的培养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突出金融实践为导向,特别是要吸纳来自实务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到培养过程中来,实现校内外导师的有效结合。同时,他希望定期召开培养研讨会,注重经验总结交流。
接着,杨柳勇总结了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四年来的成绩。自2011年学院开始金融专硕的培养以来,一直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型金融人士”为目标。此外,他重点提出在金融专硕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一是要增设校外导师或金融领域专业人员授课的课程,加强实践性教育;二是要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实习指导;三是在毕业设计环节要减少学术论文,增加案例研究、产品设计、调查报告形式的毕业设计;四是国际化教学仍需进一步推进。


这时,与会的校外导师们及金融系的戴志敏教授、俞洁芳副教授、唐吉平副教授和学院办公室主任宗晔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们在对学院金融专业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的同时指出: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强与校外导师的联系沟通;学院在培养学生方面不仅要注重学术方面的学习,还应重视学生性格的自我完善、丰满自身的人格;除关注银行金融业之外,还应更多的关注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在择业上应具有前瞻性……
最后,经济学院张荣祥书记对本次会议作了总结致辞,认为学院在培养金融专业硕士过程中,应注重实践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养成,并合理拓展学生职业目标定位,最终实现培养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的金融专业人才的目标。


链接: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领导嘉宾: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副处长 沈杰
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 黄先海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 张荣祥
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系主任 杨柳勇
经济学院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 戴志敏
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 俞洁芳
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唐吉平
经济学院党政办主任 宗 晔
经济学院研究生科科长 余若燕
经济学院研究生科副科长 周晓红
校外导师:
浙商财产保险公司董事长 张忠继
杭州慧安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沈一慧
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杭生
浙江赛伯乐投资管理公司总裁 陈 斌
浙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 顾清良
杭州恒生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赵青松
杭州银行公司金融部高级顾问 陈予
浙商银行公司金融部 廖园园
(经济学院金融学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