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所十七大精神学习体会

发布日期: 2007-10-23 来源: 1523

证券所十七大精神学习体会
                                
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阶段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全面总结了我们党过去五年以及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基本经验,全面阐述了当前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新思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激发了全党、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与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体现在将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问题放在“速度问题之上”,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目标。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国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
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解读十七大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新思路和新目标,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第一,党的经济政策涵盖了生产、分配、收入等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的目标,但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经济发展影响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与矛盾。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阐述了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措施、办法。
第二,党的十七大强调了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经济发展目标,十七大报告则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技术创新作为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素质和产品综合竞争能力的决定性推动力量,已经越来越成为各国和地区抢占经济制高点的战略核心。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进入创新型国家的新目标,这就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将创造新的条件和环境来推动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改进和扩散。在强调技术创新的同时,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市场经济制度完善和创新的目标。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双重推动力下,我国经济发展必将迈上崭新的台阶。
第三,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新思路。这些新思路旨在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与矛盾。第一,缩小收入差距。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他还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对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的强调,意味着老百姓不仅能从再分配中得到好处,在初次分配中也能保证自己的权利,不用光等着政府救济。第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十七大的报告指出只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采取切实措施有效地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一定能够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将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使东、中、西部地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第三,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生态文明的建设意味着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七大报告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了部署,这是对人民期盼的积极回应,必将进一步凝聚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激励、鼓舞人民群众投入更大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证券所党支部
                                   2007.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