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和发展仍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十七大报告读后感

发布日期: 2007-10-23 来源: 3140

改革和发展仍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
——十七大报告读后感
 
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立意高远,立足现实,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次报告中,有两个关键词仍然成为主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这两个关键词便是改革和发展。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改革不仅仅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民众富裕的伟大旗帜,也是党自身建设完善和巩固执政基础的伟大旗帜。套用孙中山先生的话,就是“改革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没有改革这面旗帜,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极有可能陷入迷茫,甚至停滞。改革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制度变革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更是一种心理的期望和努力的方向。在当下中国多元社会的结构中,唯有改革是一个最大的公约数,是全国各族人民和各阶层人民的共同点。这因为如此,一如既往的推进改革,成为我党长期的基本任务,也是我党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强化自身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在这个意义上,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改革完成论在中国既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
改革的具体任务和推进方式将因为经济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当前经济领域的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成果显著,困难重重”。尤其是涉及利益集团的各个领域改革,例如垄断行业改革,公共事业改革的步履蹒跚,对我党今后如何将经济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人们不得不系统的仍是和构筑新的改革路径。这种新的改革路径可能需要人们更多的对政治领域的改革给与关注。在这次十七大的报告中,对于政治领域的改革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但是并没有给出十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这一方面表明了高层对改革推进的慎重,也对改革推进的各种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一问题上的改革会止步,相反,常识性的改革可能会像当初的经济改革一样悄无声息的推进,在此基础上及时总结和推广。正如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提出的“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种“渐进”的“试验-推广”的改革路径,可能也构成了中国特色改革之路的重要特征。
报告中提到,“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认为,这次报告强调科学发展是本次报告区别于以往报告的最大之处。没有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我党也就失去了重要的执政基础,共产党要实践“三个代表”关键就是要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方向。但是,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因此又好又快的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仍是我党的第一要务。
在这次报告中,将原先的“转变增长方式”改变为“转变发展方式”,并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都是这次大会报告中的亮点,也表明了我党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路径和手段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总括在一起就是实现“科学发展”。所谓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从一般的发展路径向科学的发展路径转变,对我党的执政目标,理念、手段和自身建设等方方面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执政目标和理念上,正如报告指出的,“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和不仅仅是富裕的社会成为我党目前的重大发展目标和发展理念。
在执政手段上,正如报告指出“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全面推进改革,包括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党的自身建设上,报告指出,“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深入实践“三个”代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更好的推进科学发展。
 
 
 
 
                                           经济所党支部
                                          2007.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