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GDP统一核算改革意味着什么

【摘要】日前,31省市2018年的GDP修订值公布,部分省市GDP大幅上调和下调。同时,国家统计局会同地方统计局陆续公布了2019年各省市GDP初步核算值。这反映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向,同时利于政府提高政策的靶向性。体现经济实绩的GDP数据及时出笼,可以为各级政府精准编制预决算、规划经济发展提供指引,推进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经济普查 GDP核算 区域经济格局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1月下旬,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国家统计局公布31省份(自治区、直辖市)2018年GDP修订值,部分省份GDP出现了下调和上调,而且下调和上调幅度之大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近乎同一时段,全国31省份也陆续公布了2019年GDP初步核算值。不同以往的是,2019年31省份GDP合计低于全国GDP,多年来各省份GDP合计超出全国GDP的问题和尴尬,相应得以解决。

中国GDP核算存在的问题与经济普查带来的改进

中国的GDP 核算一直采用分级核算模式,国家统计局制定GDP 核算制度方法并负责国家GDP核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制度方法核算本地区GDP。由于一部分单位和机构,诸如军队、各国驻华使领馆等,其服务、劳务及其附加值核算地方是不掌握的,按照GDP分级核算是归国家的;这样,各省份、城市GDP核算加总,比国家统计局核算的全国GDP要少一些。这本是一种正常的事实,但我国各地GDP合计,多年来却一直超出全国GDP。

各省市区GDP合计数一直高于全国GDP,这成为社会上甚至一些国家质疑中国GDP核算科学性的一个依据。当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过去强调GDP量的发展,确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级官员特别是当任一方的政府官员。唯GDP的政绩观使地方特别注重GDP崛起,各地都拼经济发展,努力扩大自身的GDP总量、加快发展速度,希望在与其他地区竞争中处于上风。地方GDP攀比自然会使得一些GDP核算粗放、重复甚至产生投机,从而产生误差,还有地方在GDP核算中注水虚报时有发生,国内地方GDP合计数超出全国GDP就这样产生了。

我国GDP核算存在的问题,一直在中央的关切和通盘考虑中,就是通过经济普查和国内生产总值修订来纠正。通过经济普查,国家可以全方位掌握我国二、三产业发展规模,了解各行各业发展情况和各地生产要素构成;同时,国家统计局可以利用这些普查数据对各省份普查年份的GDP进行修订。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民经济统计以来,我国共进行了四次经济普查,分别是2004年、2009年、2013年、2018年。经济普查为GDP核算提供真实的基础数据,是经济普查年份各行业(农林牧渔业除外)增加值核算修订的依据,每一次的经济普查,都对中国GDP的统计核算方式改革有着积极影响。

2018年开始的第四次经济普查,其目的是摸清经济家底,查实各类法人、非法人单位的基本情况,掌握各地经济实力,反映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成就。通过普查,夯实统计基础,推进国民经济核算改革,构建现代统计调查体系,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GDP数值进行修订并对一些地方GDP作上下调整就是很自然的事,也为2020年实行国家统一的GDP统计核算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统一核算GDP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坚实的统计保障

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基础上,国家统计局会同地方统计局审核修订了2018年各省份GDP数值,相应要求地方规范地方的GDP统计核算行为,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审核,这是国家统一核算GDP的改革方向。不久前陆续公布的各省份2019年GDP合计,低于全国的GDP,已经证明了国家统一核算GDP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中国区域差异悬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特征、产业分布也不一样,国家统一核算增加值所使用同一参数,可能会造成各地区GDP不能完全反映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的隐忧。但是,由国家统计局与地方统计局共同核算,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隐患,既贯彻了统一标准的原则也兼顾了各地独特的情况,保障GDP核算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权威性。

2020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各省份在这之前相继公布的2019年GDP合计低于全国GDP。放眼全国,共有19个省份的GDP增速跑赢全国,包括贵州、西藏、云南、江西、福建、湖南、安徽、湖北、四川、河南、河北、浙江、宁夏、青海、重庆、甘肃、新疆、山西和广东;2个省份的GDP增速与全国6.1%的GDP增速持平,是北京与江苏;还有10个省份的GDP增速低于全国GDP,吉林以3%的增速垫底,黑龙江、天津增速低于5%,辽宁、山东、海南、内蒙古低于6%,山东是全国经济总量前10中增速最低的省份(参见图表1)。

5555555

 

这次公布的2019年各省份GDP和2018年各省份GDP修订值,可以说是对地方政府单纯唯GDP的发展观、政绩观的一次冲击和校正,让地方政府在重视地方GDP增长同时又不唯GDP,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和统筹发展、当前和长远发展。中国正在走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需要更科学的GDP统计核算体系来反映高质量发展,来规范经济行为、社会生活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向前迈进。改革国内生产总值的二级核算体系,将GDP核算下算一级,即由国家统计局会同各省份统计局共同统一核算各省份GDP,让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核算全面准确反映我国新旧产业动能转换等方面的新进展,有助于政府决策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全面深入了解各层级经济形势和优势、潜力及不足,为政府科学决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统计保障。

部分省份GDP上下幅度调整反映中国区域经济新动向

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一出炉,国家统计局就会同地方统计局对31省份2018的GDP数值进行了修订,修订前后数据对比发现:山东、天津、河北与东北三省等普遍大幅下调;安徽、上海、福建、广东和浙江等大幅上调;只有江苏和湖南等增减幅度最小、统计数据质量最高(参见图表2)。

66666666

根据图表2的各省份2018年GDP修订值,和图表1的各省份公布的2019年GDP数据,我们可以基本看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向。那就是以山东、河北、天津和东三省等为代表的北方经济,其和以上海、安徽、浙江、福建、广东等为代表的南方经济,差距明显拉大。中国经济已由改革开放以来的东西部发展差距,转化为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并存,且现实中南北经济差距已经大于东西经济差距,南方的经济增速也整体上高于北方。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沿海先行,利用的是比较和区位优势,限于当时国家的总体实力还很有限,走的是区域递进发展也即区域不平衡发展道路。后来,鉴于沿海与内陆发展差距拉大,国家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注重区域生产布局在东西部之间合理分工。在进入21世纪初,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振兴战略,希望增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再后来,推出沿边开发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格局。但时至今日,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依然突出,南北差距也进一步拉大。

由各省份GDP下调和上调情况可知,南方省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区域,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两大最强劲的增长引擎。同样,中国北方沿海GDP下调的山东、天津、辽宁,包括京津冀或环渤海经济圈内陆腹地河北,可以在核低了的GDP基础上,没有任何负担、轻装前进,实实在在发展实现更高的增长期望。何况下调后的山东的GDP规模仍位居全国前三,仍是中国经济重要的成长高地。

贵州、云南、西藏2019年的GDP增速都在8.0%以上,四川的GDP增速也在7.0%以上的高位,这四省份是西南经济板块上升的力量。河南、安徽、江西三地也保持GDP高增长,是托起中原经济崛起的希望所在。中央决定推动长三角更高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就是要发挥这三大经济区的龙头效应,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进一步带动内陆地区、东北和西南地区的开放发展。西部地区、北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省份的经济发展,也要向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学习,努力打造各自区域国际化中心城市,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打造所在区域的都市经济圈和创新城市群。

部分省份GDP精确调整有利于提高经济政策的靶向性

经济科学对于经济总量平衡的总产出GDP衡量的规范术语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这说明衡量经济总量平衡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出来的,并不是简单统计的结果。既然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就会因为统计基础数据与核算比例参数选择的不同而有偏差,需要对GDP初步核算数进行最终审核。当值经济普查年份时,会根据经济普查提供的更为全面和详实的数据对当年GDP初步核算数进行修订。经济普查可以摸清经济家底,由此修订的GDP更准确反映经济发展实绩,为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统计依据,让中央有更明确的政策靶向性。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是现阶段最客观的全国经济家底和发展态势大摸查,在此基础上,国家会同地方统计部门对全国31省份2018年GDP进行修订就显得迫切和必然。17个省份GDP上调,14个省份GDP下调,这当中部分省份GDP变动之大乍看似乎令人咋舌,也使得人们对一直以来地方GDP的“虚报说”“瞒报论”凭添猜忌。

其实,GDP大幅下调省份并不一定是虚报而被挤水分的结果,更可能也更多的是这些省份的经济结构和其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使然。以GDP下调近万亿元的山东来看,其产业结构长期偏重,重化工业占比大,钢铁、煤炭、焦化行业又以大型国企为主,所有制结构偏单一。这些产业领域的大型国企,跨国、跨区域、跨行业的现象较为普遍。经济普查严格按照在地普查原则,有效解决了一些企业集团、总部经济等打捆上报、重复计算的历史问题,核减了山东的GDP统计基础。再有,山东8539家规上工业企业经普查核实年主营业务收入达不到2000万元标准,退出了联网直报库,减少GDP总量5000亿元左右;经济普查比对工商、税务等资料,发现并清理1820家僵尸工业企业退出联网直报统计范围,又减少GDP总量550亿元左右。而真正是地方政绩虚报GDP的多年累积误差其实是有限的,当然,这次普查也一并作了修订。这一系列的修订调整,从而使地方、产业、行业和统计部门的张力得到释放,便于轻装前进,重新规划目标。

还有,部分省份GDP下调,实质是这些地方按照中央提出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去产能、去杠杆不断淘汰落后产能的结果。还是拿山东来说,从2017年起该省就顶住增长压力,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去产能、去杠杆的转型之路。近两年多来,山东共治理“散乱污”企业超过11万家,关停化工生产企业1500多家,压减焦化产能1600万吨以上。这些治理关停的“散乱污”企业和化工类企业,是淘汰落后产能的结果,经济普查核实后被从经济统计基础中剥离,其GDP自然下调。这些行为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政策靶向性是一致的。实际上,经济普查后,很大部分省份GDP下调都有这个因素。

GDP大幅上调省份也并不一定是地方政府为留有余地而瞒报。各地GDP的核算调整是国家统计局会同地方统计局共同开展的,实质也是地方正视基础主动为之。浙江、广东、福建、上海等省份GDP大幅上调,是这些省份经济实力的体现,是国家对这些经济基础厚实省份的肯定,激励其继续领跑经济增长。另一些省份山东、天津、河北等GDP大幅下调,不仅是鞭策落后,而是让其更清楚经济实绩和其省份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排位。

部分省份GDP归原调整是基于实力与责任对应的高质量发展支撑

由新近的全国经济普查基础来修订GDP数值,实质是GDP的本质回归,是生产力、经济基础和富裕程度的现实客观的反映。经济发展指标在这样的坐标参数上设定才是牢靠可信的,不至于冒出GDP“大跃进”和虚胖表象。这样制定地域规划和发展战略以及承担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责任就可以力所能及、科学合理。

其实,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百姓收入,并非是单纯GDP数字能够完全体现或描述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事实一再提醒人们,反映宏观经济总体状况的指标,如经济增长潜在能力、环境质量、国民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等等,是无法通过GDP来精确说明的。即便安徽、上海、浙江、福建等省份GDP修订后有了比较大的上调幅度,但这些省份、城市本来的经济实力、民众的实际收入、百姓真实福利等并不因此而直接有大的变化,并不是这个省的财富就比以前多了。同样,山东、天津等省份GDP大幅下调,这也不掩盖其实有的经济总量和经济的实际增长。经济普查以后这些省份GDP基数调低了,就不用承受原来虚高GDP基础上的发展压力,可以更充裕地惠民生、抓质量、调结构、谋发展。

不可否认,GDP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市场规模,人均GDP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经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我们明白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不能没有GDP,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更是小康之本,反映卫生事业发展的健康产业以及全民健康水平也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也是GDP核算应该考虑的。当前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都要抓,才能保持防疫和民生相互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第四次经济普查对各省GDP的及时修订,让我们在全局高度,从微观和宏观两个侧面更充分地了解家底,让中央清楚掌握国家的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了解各省经济实力。中央可以精准施策,给经济实力强的省份多派担子,肩负起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时代使命;对那些经济总量规模还不大、质量还不高的省份,鞭策其在各自真实GDP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GDP的归原调整,有利于高质量发展中实力与责任承担的融合,进而促进全国上下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维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教授、博导,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注:本研究受浙江大学双一流优势特色学科发展计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资助】

【参考文献】

①高敏雪、付海燕:《当前中国GDP核算制度的总体解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年第9期。

②许宪春、吕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建立、改革和发展研究》,《经济研究》,2018年第8期。

责编/于洪清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GDP